
法律上有个词叫程序错误。
公文签署上有个词叫流转错误。
一旦犯错,就要原路退回,重新上报;情节严重的,还要追根溯源、深刻问责。
——上面是瞎编的。
这一次,预制菜犯了最低级的错误,就是过程本身存在问题。
吃的东西,按理说要首先充分论证并检验它是安全的,然后先特殊、再一般地普及。谁知道,人家直接端到学生面前。
预制菜其实并不是新事物了。
去年4月,预制菜概念股持续走强,被称作下一个“万亿级”市场。
今年2月,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》发布,其中明确:深入实施“数商兴农”和“互联网+”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…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。
今年4月,新闻提到“发展预制菜产业,赋能乡村振兴”;8月,《人民日报》发文称:预制菜发展前景广阔。
政策和风向很好,但是被利用了。有消息称,张核子就是某个速食品企业的最终受益人。
预制菜在国外很正常,为什么在国内被如此抵制?更多的原因是预制菜本身过不过关不知道,却要让人民——不,人民的孩子们去试错。
从目前的结果来看,人们的努力有结果了。
据新华社消息,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: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,十分关心学生健康成长,广大家长期望孩子在学校吃得既绿色安全又营养健康。
经研究,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、认证体系、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,对“预制菜进校园”应持十分审慎态度,不宜推广进校园。
这是每个家长竭力争取到的回应,但这又算是哪门子的胜利。
为什么还没有统一的体系和监管机制,就让孩子们以身试菜?然后不得不在质问和抵制声中,去否定它?
当下的预制菜走的路数是:宣传推广、投放使用,然后否定它。
然而这种现象并非孤例,远的不说,像不像鼠头鸭脖?
预制菜的问题,还不像程序错误、流转错误,这种错了还可以改,像预制菜这种思想出了问题的,家长们抵制多了累了,直接就放弃了——不是放弃抵制预制菜,而是放弃孩子上学。
学都不上了,未来也就无所谓了。如果那些思想出问题的人仍旧利用政策,继续这样造下去,好像也没办法……
